<ximr class="ripzn"></ximr>

尊龙凯时

动态与观点

小小核桃铺就脱贫之路

2021-04-06
浏览量
9607

  位于横断山脉深处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山区面积占80%以上。喜光、耐湿热的大姚核桃,是该县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大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县核桃产业快速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163.4万亩,年产量3.77万吨,年均核桃销售总额达10.3亿元,农民通过核桃产业获得的年均收入达4952元。如今,在大姚农民眼中,核桃产业是受益时间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是经济价值高、可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商标助力:山货摇身变“爆品”

  “你们是会功夫么?”直播间里,一位网友问主播。在他的印象中,开核桃需要工具,但两位主播都是徒手开壳。“我们大姚核桃的特点之一就是壳薄,不用功夫,用手轻轻一捏就开了。”其中一位主播,大姚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文跃笑着回答。

  2020年4月,刘文跃走进直播间,帮大姚核桃种植户“吆喝”了起来。一个小时的直播,共吸引了54万人观看,10多吨核桃销售一空。

  “网红”带货靠人气,县长带货靠品质。大姚核桃壳薄仁白,口感香脆,营养价值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称赞,在市场上十分走俏。2009年,“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大姚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大姚核桃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为大姚核桃产业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升大姚核桃的知名度,大姚县举办了中国核桃大会、核桃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建立了大姚核桃博物馆,出版发行了《大姚核桃》丛书……核桃逐渐成为大姚县的一张特色名片。

  此外,在大姚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大姚核桃频频“触网”,通过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打造“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破解销售瓶颈。山货成“网红”,大姚核桃搭上了走向全国市场的“快车”。

  大姚核桃知名度不断提高,让当地核桃种植户受益颇多。蔡文光是大姚县三岔河镇荃玛箐村农民,说起种核桃的好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核桃只要管理好,不愁卖,在家门口基本上就被收掉了。这几年靠卖核桃,我家盖了房子、买了车子。”大姚核桃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多方合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种核桃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人力,只有精耕细作才有收获,前几年我们总是忙得抽不出身,1万多亩的核桃树真是‘顾头顾不了尾’。现在,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联动,把管护核桃树的工作交给他们,既省心又放心。”大姚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仕华公司)负责人彭仕华说。

  作为大姚县的林业龙头企业,仕华公司的花果山核桃示范基地已流转低效林近2万亩,涉及两个村544户农民。该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签订为期30年的责任管护合同,由该公司负责水、肥料供应和技术指导,按每棵果树10元的管护费就近承包给当地的农民负责管理,并进行超产返还、折算配股。

  农民也能成为公司股东,这一举措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每年在仕华公司基地务工的农民达600余人次,人均年务工收入达8000元,16户农民已参与承包管护,管护面积最少的农民一年也大概有2万元的收入。

  仕华公司和农民互利共赢的帮扶模式是大姚县利用农产品龙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科技是促进农产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大姚县立足科技增效,强化核桃实用科技普及,在项目中配套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成熟采摘、科学烘烤,提高山区林农推进林产业发展机械化程度。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销售假冒“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现象。为了给大姚核桃撑起一道保护屏障,助力核桃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形象,2019年,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辖区内11家生产、销售大姚核桃的企业纳入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可快速实时查询产品的真实信息和历史文化、政府认证、产品质量技术、原材料追溯、生产工艺、质量保证、产品生产日期等全面的追溯信息。同时,大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对核桃产品的原料、生产及消费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产品生产标准、销售环节、流通环节的全链条展示。

  大姚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继续把核桃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助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添动能。

友情链接: